(相关资料图)
一张方桌前,一支缝纫团队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她们手脚相互配合,不一会手中块状的布料就已初具雏形。“开足马力”,她们正在为慈善超市的开业做最后的准备。
这支临时的缝纫团队四月初刚刚成立,由10余位阿姨组成,当天是她们的第五场集合活动。阿姨们平时来市民驿站四川北路街道第二分站参加活动,听说要招募一批缝纫志愿者为慈善超市做准备,她们果断报了名。
川北慈善超市位于溧阳路1084弄28号一楼,于今年年初开始升级改造。说到做文创品的初衷,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一直在筹备做什么品类的东西比较好,发现市民驿站的老人很多对缝制感兴趣,想着能不能把老人的兴趣和慈善做一个结合,满足她们兴趣需求的同时还能帮助更多的人。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街道的认同。
招募好志愿者,慈善超市负责人为这群阿姨们找了两位资深缝纫老师,由老师带队,教阿姨们学习缝纫。开始的两周,志愿者徐老师先让阿姨们熟悉缝纫机,教阿姨们学习踩直线。后面大家开始跟着王老师缝制文创品,陆陆续续有“作品”出来。“自己在家也没事,出来和大家一起做做手工、唠唠嗑,还能帮助别人阿拉老开心了”。阿姨们笑着说道。
“一定要正着压,不可以反过来压线,要不压出来就不好看了。”王老师正在手把手教徐阿姨缝制渔夫帽的帽顶。徐阿姨原来没有缝纫的基础,进度慢于其他阿姨,心里很是着急。后面见其他阿姨陆陆续续有“作品”出来,心里就更慌了。“我害怕自己拖累大家的进度,本来想退出的,多亏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现在慢慢地找到感觉了,正在努力追赶其他人。”徐阿姨说。
孙阿姨一直埋头于自己的“作品”,不一会就把帽顶缝制好了。但经过王老师的检查发现缝制的手法不对,导致外观不是很美观,现在要拆掉重新做。“老师要求很严格,一定不能有瑕疵。”
“文创品不单单要好看,还要兼具实用。现在夏天到了,这种渔夫帽就能派上用场。里面的内衬特意选用了棉布,吸汗戴着体感也较舒适。”王老师说道。
记者看到,在慈善超市靠里的一排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复古花纹小包,拉开拉链,里面还附有内衬,拼接处也没有看到任何线头,做工很是精细。王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们上周的成果,下周准备带大家缝制书皮封面。
据悉,川北慈善超市于下月初营业。慈善超市是开启城市扶贫济困新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凝聚社会正能量和爱心的直观体现。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了解慈善超市,加入公益队伍、帮助到更多人。
王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