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昨天,江苏华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中交三航(南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启东基地总经理林凯健正在督促钢结构项目生产。“此前订单工期紧,生产任务重,压力很大。现在与华滋共享订单,生产协作,6月底前干完没有问题。”梳理往前推进的生产工序,林凯健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去年12月20日,中交三航与华滋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导管架管桩、钢圆筒、港机配套生产基地。“我们是生产和市场两端要素互补。”华滋能源公司总经理颜正云介绍,中交三航有海上风电钢结构建造、市场等优势,华滋能源拥有龙门吊、码头等资源,协同最大限度释放共赢红利。目前,双方共享订单产值近5亿元。
近年来,在海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产品市场各有方向,对于发展和技术有了更高的需求。去年,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顺势而为,建立海工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船企抱团协作、取长补短,提高释放产能效益水平。
船企相互协作,在降本增效方面优势凸显。以中集太平洋为例,2021年企业收购丰顺船舶以后,在国际市场接到9艘液化气船订单,收购后的丰顺船厂机器设备维修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产能。在园区管委会的协调下,原丰顺船舶与向海重工隔墙上的小门打开了,双方业务协同、技术协作,中集太平洋2艘船的分段由向海建造。
“以前是单打独斗,甚至你卷我卷,现在是彼此作‘嫁衣’,集群发展。”中集太平洋海工公司副总经理苏飞说,以园区整体优势“打包”参与国际市场招投标,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接到订单。
不仅订单共享、技术协作,管理也能共享。东方电气宏华海洋公司现场主管方晓贵告诉记者,与启东中远合作风电安装船项目后,公司工人接受启东中远培训考试,启东中远派生产、质量、安全5名管理人员现场驻守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合作的检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历练了海工管理团队,为后续参与竞争增添了实力。
在启东海工园的牵线下,目前园区13家规上沿江海工企业抱团发展、同舟共济。截至目前,共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4个,形成4个检验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焊接技术、理化检测、无损检测等服务,启东中远培训中心每年为园区企业培训超1000余人次。今年1-5月,启东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完成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