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企业如何实现突围?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企业如何实现突围?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7月8日,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以“新变局新财富新动能”为主题,以全球视角求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提级发展提供一个多元而开放的思想市场。

当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加速产业优化布局以及贸易结构的调整?在以“金融赋能与产业合作助推贸易投资”为主题的分论坛环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集团)总经理贾浩,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工业副总裁胡大明,软通智慧集团副总裁、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刘超,齐碳科技副总裁杨扬共聚一堂,分别分享了企业的实践案例以及所处的行业思考,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树立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实施路径。


(相关资料图)

霍建国:有规模的企业集团要坚持国际化,小微贸易商要尽快走向跨境电子商务

霍建国表示,金融赋能、产业合作,在国内已经贯彻落实多年,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当下,从贸易和投资在国际环境上看,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比如保护主义、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对国内一些产业带来的冲击。其中,更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美国推进“脱钩断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着重塑的挑战。

在“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企业如何突围?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尽量挑战高科技领域。”霍建国表示,企业的转型升级除了外在的原因,也是内在需要,在起步阶段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支持,这是必要的。“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后,需要国家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帮助其适应市场化过程,完成第一阶段投入产出的循环,有利于后续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在霍建国看来,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转型发展路径。

“有规模的企业集团一定要坚持国际化,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上看,贸易和投资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贸易商发现大的投资机会,投资过程中又会发现贸易的增长。”霍建国说。

对于小微贸易商,霍建国建议,要尽快走向跨境电子商务。要有数字化的配置,最好是线上线下结合能够做相应的电子商务贸易,对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有利的。

“更高的境界就是货物贸易协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实际上围绕产品的整个服务配置是非常丰富的。”霍建国表示,以上合示范区为例,如果把运输线做好了,就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如果像保税区一样引入加工项目,发挥当地优势,未来产品能够出口,就是更快的实现过程。

“企业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转型升级。自身结构的调整,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是抵制外来冲击的最好办法。”霍建国认为,国内在产业链方面已经逐步形成新的发展势头,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贾浩:传统制造业要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坚持全球化,才能拥抱更多的机会

“未来煤矿都没有了,开采设备还有什么机会?”论坛现场,贾浩分享了郑煤机集团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在他看来,传统制造业一定要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坚持全球化,才能拥抱更多的机会。

贾浩介绍,郑煤机集团坚持做了很多技术创新和突破,把传感器技术、云计算、通信、边缘计算用到了煤矿,并在2019年实现了井下无人开采技术,使煤矿的开采更加高效、安全、绿色。

“技术的变化最直接的反馈是客户购买的欲望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增加了,盈利也增加了。同时我们把这个技术推向了海外,特别是上合组织区域,包括东南亚和欧美。传统企业坚持技术创新,还是有机会的,我们的煤矿设备目前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三十多。”贾浩说。

在长期趋势里、双碳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拓展新的增长曲线?贾浩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要坚持创新,特别是站在技术的角度,给客户增加什么价值?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创新才有机会。二是企业要主动面对挑战,拥抱变化。作为企业,作为一个微观主体,少看宏观,做好自身。三是企业作为微观主体,要练好内功,无论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任何时间都有阶段性投资机会。

胡大明:对在中国投资非常有信心,建议未来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

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法国制造企业,在中国生产、投资三十余年,在当前形势下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从中长期来讲,企业对于在中国投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在中国的投资有很多机会。”胡大明也提到,在短期内,企业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上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希望从政策引导方面有所调整。

胡大明表示,目前在低碳发展的主要政策是能耗双控,从输入端控制能源消耗,用煤、用电、用石油控制输入,减少碳排。从源头抓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这方面的潜力是有限的。经过几年之后,企业的效率在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可能立刻产生革命性的飞跃,除非把现有设备全部推倒重来,这样会限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减碳’的背景下,很多好的企业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和存储技术,可以很快从输入端转到排放端。但如果投资了这个技术没有得到回馈、没有得到扶持、没有得到发展的空间和指标,结果将没有人愿意投,这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困境。”胡大明建议,应该尽快调整相关政策,从输入端改成输出端,会为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带来很强的增长点。

刘超:企业发展要以需求为驱动,以业务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

新兴产业如何迎接新挑战,迸发新活力?刘超结合软通智慧集团发展历程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产业推动的时候是如何突围的。

软通智慧成立于2001年,一开始是一家在美国做IT外包业务的技术公司。“在2013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对我们公司非常警惕,甚至于给我们下了好几道禁令,不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业务。那时,我们的股票一路下跌,跌到冰点。”刘超称,当时心态已经“慌了”,最终选择回国,同时也带回来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平台,并输出到金融行业、交通行业、能源行业以及非常优质的国央企。

之前是“慌了”,现在是“稳了”。刘超称,公司今年已经成功在A股上市,在国内其实是稳扎稳打,一直在发展。

“不论是传统产业或是新兴产业,一定以需求为引擎,需求才是根本,业务才是核心,技术只是支撑。”刘超表示,企业一定要找到需求的根儿,以此作为科技创新和业务引擎的核心,企业发展应该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根本。

在刘超看来,在产业发展和国际开放的大市场环境里,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商,要扎根到业务的本质,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也能有力地助推中国产业的发展。“在今天合作共赢和开放的大框架里面,实现数据基础、底座安全的核心能力后,地缘政治、信息安全等问题,将来会被一一破解。”

杨扬: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断做出更多、更新、更好、更强的产品

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企业在市场竞争环节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

“很多跨界行业彼此合作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甚至把已经形成的产品和技术进行调整,共同解决新市场提出新痛点的问题,最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产品会有新的空间形成新的产业,再反向作为供应链或者产业链的一部分,提出新的要求,大家彼此促进,共同成长。”杨扬表示,新时代有新挑战、新问题,这个过程是非常需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在科研和人才的过程中去进行潜力的深挖,再把这些成果最后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市场的重要板块,最终会形成良性循环。

谈到基因测序行业存在的问题,杨扬表示,我们国家的基因测序行业经历过完全依赖进口设备,不论耗材多贵都只能默默承受的阶段。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进口的设备进到中国,换一个外观,说自己是国产设备。

“我们现在在市场竞争环节,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除了大家一直关注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问题之外,我们还要关注的是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率。”杨扬认为,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做出更多、更新、更好、更强的产品,中国的基因测序行业发展需要这样的技术支持。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