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高考纳入中文,为什么?

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致辞。 主办方供图

7月3日,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对话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主题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70余位汉学家代表齐聚一场,探讨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共商落实“全球文明倡议”。


(相关资料图)

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举办有何背景?汉学家在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哪些作用?多位参会嘉宾表示,汉学家们能够作为“外语、外嘴、外脑”,更生动、鲜活、有对象感地讲好中国文明故事。汉学家们的讲述,能呈现更可信的中国形象。

“身为汉学家,我们热爱中国和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愿意用我们的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而美好的中国。”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在开幕式上如是说道。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不少汉学家在大会发言时,不约而同地将汉语作为第一选择。除正式场合,不少国外汉学家在私下交谈时也使用汉语,甚至有的全程以汉语交流。

据主办方介绍,文明交流互鉴会是通过民间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着眼于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对外呈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参会人员规格高、层次广 会场隐藏多处中国元素设计

南都记者注意到,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从会议选址、会场布置到参会人员、会议主题处处都体现着主办方的巧思。

7月3日,记者来到了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举办场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徐里评价称这次选址非常贴合主题,“国家版本馆记录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嘉宾们可以在版本馆中看到自印刷术以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国家版本馆馆长刘成勇也表示,“选址此处契合了文明交流互鉴与文明传承的主题。中国国家版本馆以版本为媒介,诉说着中外文明交流之间的故事。”

不仅如此,会议开幕式会场也隐藏着多处中国元素设计的小细节。南都记者注意到,会议开幕式的背板形似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倒置毛笔笔架。两侧的显示屏则展示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发言台中间部分,是一幅横着的卷轴,卷轴刻有古代象征高升、如意的云纹吉祥图案,这些小巧思也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参会人员来看,本次会议约有400人参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世界各国政要,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文化界名人,可谓是高规格、多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表示,虽然嘉宾身处各行各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中国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将来自中国7个省份的非遗工艺品“搬”进了会场,不仅为现场嘉宾带来视觉享受,还为其提供了互动机会。不少外国友人亲手参与制作景泰蓝等非遗工艺品。

在景泰蓝非遗工艺品制作的摊位上,一位来自伊朗的汉学家向中方景泰蓝制作的工艺师介绍了本国珐琅彩——米娜,双方就工艺特点、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

观察者网董事长顾问、北京国际对话俱乐部发起人兼秘书长韩桦表示,“这一环节可以亲手操作,容易上手,让大家能观之可亲,动之可行,这也是交流的意义,让外国友人更好地熟悉和了解中华文化。”

70余位代表齐聚会场 汉学家们讲述呈现更可信的中国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不仅是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更是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这场对话会上,70余位汉学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告诉记者,弘扬中华文明不仅需要中方的努力,也需要外方的协助,而汉学家队伍就是非常重要的外方力量。

“汉学”原是一个西方的概念,在中国“汉学”一般称之为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资料显示,汉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徐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他对于汉学家的理解,“汉学家特指对中华文化研究有很深造诣的外国人,他一般对中华文化的某个领域有高度见解,是大家公认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

段鹏介绍,此次会议还邀请了不少“名人”,像澳大利亚的马克林教授、日本的内田教授等,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对于汉学家在文明交流中起到的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认为,汉学家们能够作为“外语、外嘴、外脑”,更生动、鲜活、有对象感地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于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在采访中表示,汉学家们的讲述,能呈现更可信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汉学家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据艾平观察,汉学家不仅存在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一些新兴国家如印度等国,也出现了汉学家的身影。

段鹏表示,新时期的汉学新增了一些新内容,“现在的汉学是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新汉学,它还包括了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汉学中心已于去年成立。段鹏向记者透露,在世界汉学家大会正式开始之前,他们还邀请了各位汉学家前往青岛参观了刚建立不久的世界汉学中心。汉学中心汇集了汉学家的经典著作、汉学家的音像资料,以供交流学习、研究推广之用。

如果为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赋予一个关键词,韩桦认为那便是“对话”。“首届汉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未来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或者把汉学家大会开往世界各地举办,形成更多的对话渠道和对话方式。”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对话会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即汲取各国汉学家的真知灼见,共商如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

84岁的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多样性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内涵。  

汉学家分享汉学课程开展情况 爱尔兰已将中文列入高考

会议中,来自各国的汉学家们也透露了目前各地汉学课程开展情况。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妮吉娜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已经成立汉学系。

据介绍,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教育领域开展合作,2014年塔什干东方学院成立汉学系。中亚第一家孔子学院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诞生,目前学院已有26名高素质的汉学家,8000多名学生。

波黑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主任卜雅娜告诉记者,随着企业投资越来越多,本系毕业生的就业趋势越来越好。不过她也表示,很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中文,更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的文化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愿意学习汉语,这也给他们开启了一个新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汉语作为一门可选择性学科来学习之外,爱尔兰已将中文列入高考中,都柏林大学中国研究院兼孔子学院院长王黎明透露,从2022年高考开始,中文这门课程正式纳入爱尔兰高考。

但并非所有国别的学生都有学习中文的机会。来自北马其顿的汉学家冯海城在采访中表示,北马其顿尚没有专门的中文系或任何与汉学、中国研究有关的课程。当地汉学家基本上就是做研究学术、主办研讨会,并没有教授课程的权利。

“如果我们要在学术领域,让北马其顿人更了解汉学,第一就是在马其顿大学建立一个中文系、汉学系,这个是重要的。”冯海城说。

在外方嘉宾的发言中,南都记者还了解到了汉学推广教育在非洲刚果共和国的开展情况。据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刚果(布)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人。“虽然刚果(布)的汉语教学起步较早,但是仍然有一些推动空间,还有需要加强合作与推广的地方。”刚果(布)青年汉学家李党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实习生 唐小狄 发自北京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