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政府拼命刺激消费,居民拼命捂住钱袋子,储蓄愿望持续高涨,仅2023年上半年就新增居民存款突破了12万亿元的历史新高。还有一个“悖论”——存款利息持续降低,存款意愿却持续走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资料图】
最近,有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私下提醒,今后三年,大家最好不要轻易把所有钱存为定期存款。我听了很不理解,朋友说出3个原因,很现实也很扎心,希望你听一下,如果觉得有道理,那么就不得不防。
【1】工作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
口罩放开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悖论”。比如,不但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反而出现了消费降级。不但没有出现就业市场的火爆,反而是一片萧条。再比如,在百姓金融方面,也是冰火两重天,股市楼市缺钱,银行存款暴增。
在工作上,chatGPT的突然出现,对就业市场尤其是高科技、高智商的职场带来强烈冲击,主要的标志是:chatGPT居然能取代律师和程序员。这两个职业在以前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所以,未来还有什么职业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在生活上,号称储蓄抽水机的楼市哀鸿遍野,巨无霸的知名地产公司持续“暴雷”,如同放烟花。号称百姓造梦机的股市变成4噩梦制造机。医疗行业的整顿,让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再创历史新低,各个年龄阶段性的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
综上,我们的工作随时可能失业,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楼市有风险,股市都是坑;黑天鹅(不知道的风险)不可预测,灰犀牛(已知风险)满街跑,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大家不敢投资,而是把钱存入银行,但是,存成定期造成取款困难,不建议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2】存款利率越来越低。
近年来,尤其是2023年以来,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经过了几轮下调,持续走低,现在已经是不忍直视了。中农工建等国有四大银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中小银行紧随其后,存款利率进入“2字头”时代,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也跌至3%以下。
老百姓心里慌慌,但又无可奈何。一边是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一边是持续走低的存款利率,还有一边是无处可去的投资环境。存款利息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用百姓的话说,钱,越来越“毛”了。
我们都知道国有大型银行的存款相对安全,但把所有钱都存入银行,尤其是存成“死期”,就会眼睁睁地看着存款利息年年跑输通胀率,躺在家里,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3】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太差。
商业上有一个定律:不怕钱少,就怕不流动。企业经营重视“现金流”,我们百姓也要重视“流动性”。
举一个例子:期权给你一百万,不如给你月薪三万块。月月都有工资到手,这就是“现金流”,未来的期权相当于“死期”,让人心里不踏实。
定期存款,虽然作为咱们老百姓一种传统的储蓄方式,但它的收益率和流动性一直不太好。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存款都是存成三年五年甚至以上的定期,导致你遇到急事时无法提现,如果非要提前支取,只能算活期存款利率(0.2%),造成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PS:咱们老百姓如何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储蓄和投资呢?
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既提醒了风险,也提醒了组合投资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资金分散配置在存款、股票、基金、黄金等多个品种上,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提高收益。
那么,组合投资、优化理财,这是一门技术。退休人员,受当年历史因素,他们很多人对各类理财知识和技巧缺乏了解,心态也不是很好,特别容易“盲目从众”,千万不要走两个极端:要么都存成定期、缺乏流动性,要么盲目投资高风险品种,甚至可能亏掉本金。
所以,奉劝退休人员,一定要注意理财安全和收益率。所以,在选择定期存款时,需要注意以下这3点:
一是定期存款的时间不宜过长。年龄大了,急需钱的时候多了,考虑到流动性,不要全部存成死期,可存1-2年期的中短期定期存款,滚动取现,以备急需。
二是不要把所有钱都存在中小银行。有些退休老人贪图中小银行的稍微高一点点的利息,就把自己的“老本”都存在中小银行,这是高风险的行为。一旦中小银行倒闭,没有50万元的白名单,你们将全部损失本金。
三是定期存款和投资相结合。对于退休老人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子女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进行组合投资。比如,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就可以按照“5:3:2”的比例进行组合,即:50%存在银行(中期、长期搭配,时间滚动起来),30%的存成灵活存款(短期、活期)以备急需,20%投入优良的资产(优质股票),以博取未来牛市带来的高弹性收益。
关键词: